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十大新闻揭晓

  新闻资讯     |      2024-04-27 02:04

  百家乐下载官网 百家乐官方平台那么,2023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都发生了哪些值得铭记的大事?哪些事件对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铭记2023,中国智能交通网、CPS中安网、CPS公共安全杂志联合评选出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十大新闻,现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布,“交通强国”再提速

  2023年3月3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有效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计划》同时提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加强党的建设等“十大行动”,共包含53项行动任务。

  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大大加快我国智能交通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智能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

  2023年10月16日-20日,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举行。本届大会由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亚太智能交通协会、美洲智能交通协会、欧洲智能交通协会联合主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出席会议。

  大会以“智能交通 美好生活”为主题,共设置了3场全体会议、12场行政会议、48场特别兴趣会议、20场科学论文会议、36场技术论文会议,3场互动会议。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交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2万名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本届大会,多位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顶级专家出席大会并做专题报告。其中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部长级圆桌会议在北京、苏州两地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主持圆桌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大会还设置了2.2万平米展览区域,展示了智能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是由智能交通国际组织发起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从199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主办城市分别从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国家中轮流选定,截至目前已成功举行28届,分别在巴黎、横滨、奥兰多、柏林、汉城(首尔)、多伦多、都灵、悉尼、芝加哥、马德里、名古屋、旧金山、伦敦、北京、纽约、斯德哥尔摩、釜山、奥兰多、维也纳、东京、底特律、波尔多、墨尔本、蒙特利尔、哥本哈根、新加坡、洛杉矶、汉堡举行。

  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强的综合性国际会议。

  我国曾经于2007年主办过一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2007年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在北京举行。

  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是时隔十六年后我国第二次作为东道主主办,苏州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二个举办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的城市。此次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在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9月25日至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向论坛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开幕式上宣读习主席贺信并发表致辞;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出席论坛全体会议并作主旨讲话。

  本次论坛主题为“可持续交通:携手合作助力全球发展”。论坛共组织了8场重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全体会议、4场主题会议、部长圆桌会议暨闭幕式等。

  同时,还举办了24场边会活动,由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国交建等头部央企以及交通运输部有关部属单位主办,涵盖自动驾驶、互联互通、绿色低碳、交通强国等多领域多方面主题。

  共有31个国家的交通部长或其代表、16位国际组织负责人或在华代表、7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近70位跨国企业高管受邀出席,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交通行业企业、高校、智库的5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总人数达1000人。

  在部长圆桌会议上,中方正式提出《交通部长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上的联合行动倡议》暨《北京倡议》,得到了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这是中方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积极贡献。

  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的规格和影响力不亚于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和《北京倡议》将为推动世界可持续交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四部委将定期组织对试点工作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凝聚各方共识,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输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网络汽车正式进入试点和逐步落地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是推动“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利于探索实践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共享出行等商业模式,有助于提升社会交通安全水平和交通通行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专家估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模将从2019年的165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

  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一样,将有可能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8月,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过2万公里。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等处于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第一梯队。苏州、杭州、武汉、无锡、天津、郑州、合肥、成都、济南、青岛等处于第二梯队。

  智能网联汽车将带动汽车、电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大关,超过日本,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2023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41.2万辆,同比增长58%,而日本同期出口量为399万辆。

  2022年,我国超越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有望进一步增强双方在数据要素领域的资源禀赋,补齐业务短板,同时促进各兄弟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重组后,中国电科拥有至少四家上市公司涉及智能交通业务,包括海康威视、易华录、四创电子和莱斯信息,从而形成智能交通最强阵容。

  2023年11月23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实施重组,国务院国资委将持有的华录集团的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中国电科取得华录集团66.78%的股权,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的控股子公司。

  易华录是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重组后,中国电科间接控制易华录33.94%的股份,易华录的实际控制人由华录集团变更为中国电科。

  中国电科拥有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18家上市公司,重组后旗下上市公司增至19家。其中至少有四家上市公司涉及智能交通业务,包括海康威视、易华录、四创电子和莱斯信息。

  海康威视,安防和智能物联行业巨头,2022年营业收入达831.66亿元。智能交通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易华录,智能交通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营收16.04亿元,是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四金刚”之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三十强”;

  四创电子,专业从事智能驾驶雷达及传感器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致力于为智能驾驶提供高品质的传感器和雷达解决方案,是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

  莱斯信息,是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面向公安交警等,提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设备。

  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有望进一步增强双方在数据要素领域的资源禀赋,补齐业务短板,同时促进各兄弟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

  重组后,中国电科拥有至少四家上市公司涉及智能交通业务,包括海康威视、易华录、四创电子和莱斯信息,从而形成智能交通最强阵容。

  由中国智能交通网、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CPS中安网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三十强”评选揭晓。

  “2023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三十强”评选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从企业规模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社会责任感等五个方面对申报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30家行业领军企业。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伴随着我国智能交通市场的快速发展,一批批优秀的智能交通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企业。

  “中国智能交通三十强企业”评选始于2012年,是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年度重量级评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活动旨在通过对为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知名企业进行评定和表彰,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因而受到行业的认可。从今年的30强名单可以看出,评选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进入2023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应用市场快速爆发,给智慧交通、智能汽车等场景应用和生态融合带来巨大变革。

  交通大模型,是基于通用大模型开发的一种行业大模型。通过AI技术,结合交通应用场景和需求,把车、路、云、图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整合,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随着大模型等AI技术的爆发和落地应用,交通、汽车行业都开启了“智能化下半场”。2023年,百度、华为、阿里、腾讯、佳都、银江、海信网络科技、云知声等都相继发布了针对交通应用场景的大模型。

  2023年10月25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和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指导,深圳市智能交通协会主办第九届中国智慧停车产业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峰会以“数智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城市静态交通研究、规划主管部门,各城市停车场设计、建设单位,停车场管理运营企业代表等,围绕智慧停车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我国城市停车位缺口居高不下。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其中汽车数量3.3亿辆、新能源汽车1821万辆。截至9月底,全国有9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43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25个城市超过300万辆,7人城市超过400万辆,2个城市超过500万辆,3个城市超过600万辆。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逐年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25.6%,在2030年前预计将达到50%,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家庭用车的首选。在此背景下,充电站和充电桩短缺又成为新的矛盾。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整体比较薄弱,距离“随停随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专家预测,2025年我国充电桩缺口将达1398万台。再加上部分停车场缺乏数字化技术,车位和充电桩周转率不足,这些都让充电“难上加难”。

  为同时解决停车位和充电桩不足问题,近年北京、安徽等多地都在多举措积极布局停车+充电一体化建设,从而推动“停充一体化”产业化发展。

  近几年,智慧停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行业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但是,市场总是瞬息万变。因此,真正赢利的企业很少。智慧停车+充电“充停一体化”,能够实现停车场管理效益最大化,既能解决“停车难”,同时又能解决“充电难”,可谓一箭双雕,因此这一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也符合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值得大力推广和发展。

  2023年3月30日-3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暨技术产品博览会在福州举行。大会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中国公路》杂志社、《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承办。

  本届大会以“创新 融合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设置了主旨报告会和26个专题、主题论坛,聚焦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热门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分享了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进程中的先进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推动高速公路信息化高质量融合发展献计献策。同期举办了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博览会,展览面积4万余平方米。

  本届大会堪称是自2017年开始的“智慧公路”示范工程成效集中展示最丰富、最全面的一次行业盛会。

  智慧高速公路是智慧交通和交通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7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建成沪杭甬高速等一批智慧公路,已经有超过 3500 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智慧高速公路时代。百度、腾讯、阿里云、华为等多家互联网和通信巨头,都推出了自己的智慧高速方案。

  智慧收费产品多了,车路协同的关注少了。此次大会上,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的热度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具有晴雨表意义的信号;

  基于全息化感知技术的高速公路数字孪生成为当前高速公路市场的最大“风口”。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2023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前三季度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运行向好、华为提供智能座舱服务......

  交通领域动态速览|北京首个大型客车自动驾驶车辆获准路测、杭州四区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测试应用

  智慧城市要闻速览|李宁成立首个智能物流自动化仓、北京朝阳区旅游收入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