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数字中国30年:智能时代元年到来|《2023数字中国年度报告》节选

  新闻资讯     |      2023-12-21 14:47

  百家乐下载官网 百家乐官方平台身处这个正被AI深刻改变的时代,中国企业AI数字化变革如何破局?作为数字中国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第一财经2023年发起“数字中国行”调研项目,调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生态对各行各业带来的产业运营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数字化带来的投资价值提升,并将采访、观察、调研结果一并记录成册,形成《2023数字中国年度报告》(点击查看全文),于2023年12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

  自2015年习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提 “数字中国 ”概念以来,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共识。

  但这次,我们试图将目光投射到更远的过去,从我国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始。观察这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探索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脉络,勾勒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宏观上,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了庞大的空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数级倍增, 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中观上,数字技术为产业链、价值链带来全新动能,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围绕需求侧与消费侧的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商业及应用基础。

  微观上,以数字化为高质量发展契机的中国企业,在寻找新引擎与新动能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试错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突围样本。

  中国是全球第77个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国家——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通过美国无线运营商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 国际专线开通——尽管我国互联网时代起步并不算早,但这也足以让全国人民翘首与憧憬。

  彼时互联网的作用仅是单纯的信息交换,但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已初见端倪。当时数字经济被视为ICT发展的产物,是以该技术为基础而延展的商业模式的统称。若未来的数字中国是构建于云、网、算、存、端等底座之上的,那么基于ICT的互联互通则是信息化的开端,也是数字中国迈出的第一步。

  在1994-1998年的这五年间,我国不断地围绕基于ICT的基础设施与能力,从制度、技 术、产品、连接等各方面,驱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进一步信息化、数字化。

  我国互联网相关的多个 “第一 ”也在这段时间内诞生:1994年5月,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被设立,中国第一套网页被推出;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1995年5月,张树新创建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接入商;1996年9月,全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1997年1月,人民网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国家信息产业部于 1998年3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组建,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后被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及数字产业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

  中国企业的创新与探索在1999-2008年的这个阶段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我国强大的市场优势,中国企业从需求侧入手,抓住人口消费红利,创造了多个领先的商业模式。

  在1999-2002年,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主导了我国数字经济的探索与破土,标志性事件是上述三家门户网站于2000年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更早地借鉴学习国外经验,并通过中国实践推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数字化的步伐。

  此时的数字经济被认为是数字技术(包括 ICT)带来的经济现象,包括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互联网企业均诞生于这个阶段,为数字化的商业力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创办于2000年、1999年、1998年;B2C 电商网站 “8848”、网上书店“当当网”、C2C电商网站“易趣网”、网络游戏公司 “盛大网络”等亦于这期间成立。

  在2003-2008 年,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主导了这一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标志性事件是BAT市值于2007年先后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力量——如果说WEB1.0我国企业还在思考与探索阶段,那么WEB2.0的到来创造了新的需求、打开了新的市场,我国数字经济及下游应用实现了大跨步发展。

  我们目前还在使用的较多应用起步于这个阶段:购物平台淘宝网、社交平台、支付工具支付宝、外卖工具饿了么等。这些基于信息化的模式创新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中国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的中坚力量,也增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线年奥运会顺利闭幕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一年后的夏天,乔布斯(Jobs)在大洋彼岸发布了智能手机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产品iPhone4。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写着经济社会运转的基础模式,直到目前仍是我国社会数字化路径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两大变化悄然发生:

  一方面,从3G开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提速,数字经济底层架构的基础能力被逐渐打通,从3G下载百家乐 百家乐官方网站到4G再到5G,中国实现了从技术并跑到引领的突破式发展。

  2012年1月,由我国主导制定、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的TD-LTE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2013年12月,我国正式发放首批4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颁“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截至2014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 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亿。

  在2009-2014的六年时间里,我们先后经历了新浪微博的诞生、微信及滴滴上线、支付牌照下发、百团大战、字节跳动创立、互联网金融热潮等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事件——热闹的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迅雷、58 同城等大量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国际资本逐渐开始重视中国创新力量。

  2015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新常态。那年起,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但新常态派生新机遇,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同时,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字经济超越了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的范畴,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通用技术,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个阶段的数字中国发展脉络,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如果说上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是由大众消费为主的需求侧推动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数字化则已蔓延至各行各业,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目标。

  随着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 比重从2017 年的2.83% 上升到2021 年的3.67%。工业互联网正在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高效连接,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

  顶层设计、资本加码、企业布局,人工智能、5G网络、北斗系统、东数西算等产业链上下游迅速繁荣壮大,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数据资产即将入表、国家数据局获批成立、各地数据交易所相继揭牌等让数据要素“新石油”从理论步入现实。我国正逐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安全长效机制。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到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编撰|冯丽君 王媛丽 李泓霖 俞晟麒 周毅 王莹 周芳 金叶子 魏晓(实习) 王赞铎(实习)